仪器闪烁着科技的光芒。
他的专业对数理要求极高,课程难度犹如攀登陡峭的山峰,每一个知识点都像是险峻的峭壁,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跨越。
每天,苏然穿梭于教学楼、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。
清晨,他在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时,就已经坐在教室里预习当天的课程。
课上,教授们讲解着高深的理论知识,苏然全神贯注地听讲,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重点,思维如同高速运转的齿轮,紧紧跟随着教授的思路。
课间休息时,他也顾不上放松,不是向老师请教问题,就是和同学讨论学术难题。
实验室是苏然最常待的地方,那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化学试剂味道。
他参与的科研项目涉及前沿的物理领域,实验过程复杂且充满挑战。
为了验证一个理论假设,他常常需要在实验室里连续奋战几个小时。
有一次,在进行一项关于量子物理的实验时,他按照常规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,却始终得不到预期的结果。
他反复检查实验设备、核对数据,却一无所获。
就在他感到有些沮丧的时候,他想起了导师曾经说过的话:“在科学研究中,当常规方法行不通时,不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。”
于是,他重新审视实验思路,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,经过几天的努力,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,成功完成了实验。
虽然两人相隔千里,但他们每天都会通过电话或视频聊天,分享着彼此的生活。
林悦会兴奋地给苏然展示她新画的作品,讲述绘画过程中的趣事。
她会说:“苏然,今天我在写生的时候,遇到了一只特别调皮的小猫,它一直在我脚边蹭来蹭去,差点打翻了我的颜料盒,不过也给了我不少灵感呢。”
说着,她会将画举到摄像头前,让苏然欣赏。
苏然则会跟林悦分享他在实验中的新发现,虽然那些专业知识林悦并不是很懂,但她依然听得津津有味。
苏然会认真地解释:“悦悦,这次实验中,我发现了一种新的物理现象,它可能会对我们这个领域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,等我研究清楚了,再详细给你讲。”
然而,随着学业的加重,他们聊天的时间越来越少。
苏然的实验进入关键阶段,常常需要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