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、街头巷尾,热情地向同学们、市民们宣传着三民主义,希望能唤起更多人的觉醒。
北大校园里,学生们围聚在礼堂前。
金知理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,身姿挺拔,目光炯炯,激昂陈词:“同学们!
民族独立,民权自由,民生幸福,这是孙先生的三民主义,是我们救亡图存的方向!
我们不能再被封建枷锁束缚,要为国家新生而奋斗!”
台下的学生们热血沸腾,交头接耳讨论着新思想,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。
张恒源穿梭其中,向同学们分发宣传册,耐心解答疑惑,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。
热闹的前门大街,人来人往。
张恒源扯着嗓子大喊:“父老乡亲们,听我说!
三民主义,就是要让咱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,不再受欺压!”
周围百姓纷纷驻足,有的面露迷茫,有的若有所思。
金知理见状,拿起纸笔,边画边解释:“大家看,民族就是不再被列强欺负,民权就是咱都能当家做主,民生就是日子富足!”
一位老者颤颤巍巍地说:“真有这好事?”
金知理坚定点头:“只要咱们齐心,一定能实现!”
就这样,在校园与街头,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力量,推动着三民主义的火种在北京城蔓延。
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动荡年代,金知理的父母,金老爷和金夫人,坐拥万贯家财,本可在租界里安享富贵,与列强周旋谋得庇护,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。
然而,他们没有被眼前的浮华和安逸所迷惑,更没有在列强的威逼利诱下屈膝投靠。
一次,金老爷参加商界的聚会,席间几个洋商代表满脸假笑,抛出橄榄枝,暗示只要他愿意合作,不仅能保全家业,还能获得更多财富和特权。
金老爷心中厌恶,面上却不动声色,敷衍几句后便匆匆离席。
回到家中,他和金夫人说起此事,两人相对而坐,神情凝重。
金夫人皱眉道:“那些洋人不安好心,咱们怎能为了一时富贵,就做对不起国家和百姓的事。”
金老爷重重地点头,眼中满是坚定:“夫人所言极是,国之不存,家将焉附。”
彼时,金知理早已投身革命,他时常给父母写信,讲述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、人民幸福所做的努力和牺牲。
那些文字里描绘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