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几秒,窗外的天刚亮,舍友还在熟睡,天光微弱地映在天花板上,她却像一瞬间被扔到了另一个世界。
没有高兴地跳起来,也没有立刻告诉任何人。
不是不激动,而是心里某个地方,忽然静下来——那种“终于等到了,却也真的要走了”的恍惚。
她最先想到的那个人,是潘文。
她本来想告诉他。
她还特意截图了邮件,想配一句“我通过了,谢谢你当初鼓励我勇敢试一下”。
可聊天框打开又关,打字打了一半又删。
不是因为吵架或冷战,而是她忽然意识到——他们之间,好像早就不再是那个可以“并肩期待未来”的关系了。
—她还是说了。
“我可能九月要出国了,法国。”
她以为他会问:“你什么时候走?”
、“我能去送你吗?”
、“你想要什么我提前准备”。
可对面沉默了几秒,回复简短:“是之前那个项目?”
“嗯,批下来了,全奖。”
又是一阵漫长的安静。
她几乎以为他会说:“那挺好的,为你高兴。”
但他打出的却是——“你早就计划好了吧?”
那一刻,她心里咯噔一下。
“我一直告诉你,只是你不问。”
“我以为你不会真的走。”
她笑了一下,鼻尖酸涩:“你说过,会尽量跟上的。”
“我也尽量了。”
他低声说。
她没再说什么。
因为她知道,他没有真的跟上。
—他们没有争吵,却在对话后沉默了很久。
第二天,他们互相删除了QQ好友。
她点下删除那一刻,指尖微微颤抖。
删掉,不是赌气,而是她终于不想再拉着一个一直停留在原地的人,继续往前跑。
—八月末,打包行李时,她拉开抽屉,看到高一那年他寄来的一张贺卡。
字体一笔一划,像他一直以来的人:> “你以后一定会走很远的路。”
她抱着那张卡片,在地板上坐了很久。
—登机那天,她站在浦东机场的候机厅,望着一架架远去的航班。
没有眼泪,也没有朋友圈。
她只是轻轻在心里说了一句:> “再见。”
—到了巴黎,她租了一间小公寓,提前熟悉地铁线路,跑银行开户、超市买锅碗瓢盆,忙得脚不沾地。
但一个星期后,某个深夜,她忽然打开了QQ空间。
点开访客记录那一栏——潘文的头像,安安静静地排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