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云漪将浑天仪放置在基座凹槽时,腐朽的木板突然渗出深褐色的汁液,如同古树的血液,带着一种沧桑而神秘的生命力。
“这是用百年乌木造的龙骨。”
云漪指尖抚过筒车斑驳的木纹,眼神中满是追忆与敬畏,“每道卯榫都嵌着《授时历》的时辰,原本该在谷雨时节转动,将潭水引向千亩梯田。”
她的声音里带着淡淡的忧伤,“小时候阿婆常说,筒车每转一圈,就会带走人间一滴疾苦。”
说着,她的目光望向远方,仿佛看到了曾经筒车转动时,水田波光粼粼、稻浪翻滚的繁荣景象。
老人突然用吴语唱起古老的歌谣,竹杖敲击地面的节奏与歌谣韵律相合,那声音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,带着农耕文明的厚重与深沉。
明砚听不懂歌词,却感觉心跳随着节奏加快,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。
就在这时,潭水突然翻涌,无数萤火虫从水底升起,它们翅膀上的荧光汇聚成流动的碑文,正是《田家五行》里记载的农事谚语。
那些文字在空中流转,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智慧与岁月的故事。
“看!”
云漪抓住明砚的手臂,指尖温热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萤火虫组成的文字在空中流转,“立夏前,好种棉;立夏日,摘桑时” 的字样映在她眼中,却被突然亮起的探照灯撕裂。
远处山路上,挖掘机的灯光如同巨兽的眼睛,正朝着龙湫潭逼近,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与神秘。
明砚手忙脚乱地取出桑皮纸拓印碑文,意外发现纸面泛起奇异的光泽。
原本静态的宋碑文字,竟在纸面上活了过来:农夫弯腰插秧的身影在田埂间穿梭,蚕娘摇着纺车的动作栩栩如生,甚至能看见竹筒水车将水泼向稻田时溅起的水花。
可当开发商的推土机轰鸣声传来,纸面上的《耕织图》突然扭曲,农夫的脸变成了挖掘机的铁铲,蚕娘的纺车化作钢筋水泥的搅拌机,仿佛现代文明正在无情地吞噬着古老的农耕记忆。
“不行!”
云漪冲向筒车,发间木荷簪再次渗出露珠,仿佛在为即将消逝的文明哭泣。
她咬破指尖,将鲜血滴在筒车的轴承上,青铜铃铛发出刺耳的嗡鸣。
奇迹发生了 —— 沉寂多年的筒车开始缓缓转动,可方向却是